当地时间2025年3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时重申,于4月2日开始征收对等关税。农产品关税也于4月2日生效。
特朗普表示,几十年来,其他国家一直对美国征收关税,现在轮到美国开始对其他国家征收关税了,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击力度最大的关税政策。
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前夕,多方密集表态,对此表示反对。
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直接经济压力
订单与利润萎缩
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家具、玩具)及机械设备行业首当其冲。叠加关税后,中国出口商品总税率可能高达81.5%(基础税+301关税+特朗普关税+新对等关税),导致出口订单锐减且利润率趋近于零。
跨境电商成本激增
美国对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终止,叠加30%关税或单件商品固定税额(6月1日后升至50美元/件),导致跨境电商物流成本上升且清关时间延长,短期内对美业务难以为继。
供应链调整与产业分化
东南亚“避风港”失效
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同样被纳入高关税范围(24%-49%),削弱了中企海外建厂的避税价值。
产业链加速重构
低端产业承压淘汰: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或转向代工模式。
高端制造业自主化: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加速技术升级和国产替代,减少对美技术依赖。
新兴市场机遇:新能源(光伏、锂电池)、人工智能等领域因全球需求增长和技术壁垒突破,成为企业转型方向。
企业应对策略与市场转向
涨价与成本转嫁:部分企业已通过快速提价应对关税压力,预计全行业将跟进涨价以维持利润空间。
市场多元化布局:企业加速拓展东南亚、欧洲等新兴市场以分散风险,同时通过品牌溢价和供应链本地化提升竞争力。
就业与长期经济影响
短期就业冲击:出口订单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裁员,尤其是依赖美国市场的纺织、电子制造等领域。
长期结构性调整:压力倒逼产业升级,推动企业从“低成本依赖”转向“价值竞争”,可能催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链。
关键争议与挑战
东南亚产能困境:海外建厂虽可部分规避关税,但当地生产成本叠加新税率,仍难以实现盈利。
政策不确定性: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施压,企业需动态调整策略并承担额外合规成本。
综上所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中国出海企业形成“短期重压、长期倒逼”的双重效应,传统产业面临生存危机,但高端制造与新兴产业或借机实现全球化升级。
企业需在供应链韧性、市场多元化和技术自主性上加速突破。
坚决反制!加征50%关税!
因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对于我国企业产生的影响,我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表态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所以,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有关事项如下:
一、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中国亮剑反击!这是危机,更是涅槃重生的机遇!
中国制造,从来不怕打硬仗——因为最强的底牌,是我们自己!